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浙江林學院大四學生韓麗瑩提交的論文《杭州地區地被植物應用現狀和開發前景》獲得一等獎,由她提出的積極發揮本土野生地被植物作用、減少外來觀賞用植物使用量來綠化地表的主張受到專家一致好評。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被譽為“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的奧林匹克盛會”。浙江林學院園林專業2002級學生韓麗瑩和同學們經調查發現,現在我國很多社區都大量采用國外的各種草坪植物裝飾小區環境,外來物種過多使用已經嚴重危害到本土植物的生長。如“植物殺手”一枝黃花進入我國后,大量的本土植物被它“殺”死,有一枝黃花的地方,其他植物基本上都遭到滅絕。而那些“洋草坪”雖然美觀,但是十分難以管理,栽培成本高。因此,他們提倡:在環境綠化中,應積極鼓勵使用本土植物,尤其是野生本土植物,如蒲公英之類的地被植物就是很好的選擇。這類本土野生植物抗病能力強、繁殖快、容易栽培,而且外形美觀,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適合美化社區和城市。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她和隊友深入社區了解觀賞用植物、草坪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大量使用外來草坪植物綠化社區,但草坪植物應用范圍小,顏色單一,管理難度大,生態效益差;相比較而言,地被植物顏色豐富,種類繁多,可廣泛選擇;地被植物比草坪更為靈活,分布層次多、生態效益好,對保護和美化環境、豐富園林景觀、提高園林綠地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然而,地被植物一直都未得到足夠重視和開發。目前江浙一帶傳統綠地中已有的地被植物種類超過140種,而外來物種植物占到綠化總面積的60%以上,其他植物使用十分少,特別是缺少本土新優品種。此外,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的色葉、常綠、野生地被植物應用較少;缺少專業性的地被植物生產基地;生產方、科研院所和應用單位缺乏交流等問題也嚴重制約了地被植物的應用和發展。
韓麗瑩經過調查后認為,蒲公英、野菊花、硫華菊、蛇莓、虞美人等野生地被植物有很大的開發前景,十分適合廣泛使用于城市、社區等綠化,不僅可以豐富地被植物的種類、保護本土野生地被植物,而且使地被植物更具觀賞性,創造豐富的園林景觀;使地被植物的色彩更加豐富,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很多野生植物具有香味,可以使環境充滿香氣,豐富人們的現代生活;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體現本地特色,富有情趣,配置適當還能保持長期穩定。
專家們認為,本土地被植物對于把自然引入城市,實現城市生物多樣化,改生態效益較低的平面綠化為多層次、多季相、多色相的立體生態景觀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積極使用本土野生地被植物,對于保護本土植物種類,也有積極作用。
據悉,本屆比賽是歷屆“挑戰杯”競賽中參賽高校最多的一屆,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65所高校以及港澳臺的18所高校的共701件作品參加了終審決賽的角逐。
http://www.cenews.com.cn/news/2005-12-21/52200.php 《中國環境報》:200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