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這是鄧拓先生詠《勁竹》詩中的兩句。方偉教授對竹子研究的熱忱、執著和虔敬,就像是學苑中常青的勁竹,非此二句不能言盡!
鐘情教學、科研矢志不移
當記者問起20余年專注于竹子研究而矢志不移的原因,浙江林學院副院長、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方偉教授說出了心里話:堅信林業總有一天要被人們重視的,而且只會越來越受重視!
事實證明這一判斷是正確的。方偉和他的研究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他負責的森林培育學科已成為浙江省重點學科,并爭取到了省重點實驗室,如今該學科又被確定為浙江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
方偉教授是恢復高考后入學的第一批大學生,早在浙江農大林學系就讀時,因成績優秀,在大三編入竹班,專門學習研究竹子。竹班的很多教師是來自中國林科院、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的外聘教授,講課內容豐富多彩。由于這些教師都是有名的教授、專家,在他們的影響下,方偉從此開始喜歡上了竹子,產生了學習研究竹子的興趣。在一年的實習時間里,他跟隨老師到全國各地收集竹子標本,開闊了眼界,豐富了實踐經驗。比如,他當時看到長江渾黃的水非常吃驚,親身感受到了森林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的惡果。
1998年的長江洪水,北方的沙塵暴,更加印證了發展林業的重要戰略意義。方偉深有所感地說,森林被破壞了,生態環境惡化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能好嗎?
方偉喜歡在高校當老師,可以同時從事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從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回來,曾有一些企業高薪聘請他,都被他婉拒了,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在教育與科研戰線上。
培養出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朝氣的學科隊伍
浙江林學院森林培育學科成立于1999年5月,當時科研人員和科研項目都很少,只有他1名教授和1個15萬元的省部級科研項目。經過5年的跨越式發展,該學科的科研項目經費已達每年300萬元。近幾年開始陸續出成果,以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SCI論文15篇,其他省部級獎勵10余項。該學科梯隊中目前有正高職11人,副高職14人;具有博士學位16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3人,省基金人才專項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培養了一支職稱結構合理、充滿朝氣的學科隊伍。
作為學科帶頭人,方偉教授大力提倡團結、創新、艱苦奮斗的學科精神,贏得了本學科團隊各位成員的信任和尊重,并在教書育人和科研中獲得多項榮譽: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林業青年科技獎、浙江林學院第一個獲得政府特殊津貼的年輕教授、早在擔任講師時他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贊助。
說到方偉教授,同事們說,他不拿一分學科報酬,辦公室一般不開燈、不開空調,除非正式文件,盡量用廢紙寫字,“摳”得簡直讓人難以理解。方偉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人是自然中的人,人無法征服自然,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崇尚自然,盡量節約能源和資源。
在培養人才上,方偉教授卻非常大方,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每當優秀人才前來應聘,他就派車到杭州車站迎接,親自陪同和介紹有關學科發展情況。東京大學等海外大學留學回國的博士后、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的幾位博士后就是被他的真誠所感動,并看重這里積極進取的團隊精神、很好的科研設施而決定前來發展的。
科研工作也要講誠信
談起科研感受,方偉教授說,科研工作千萬不能浮躁,要干一行、愛一行,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這與提倡創新并不矛盾;更要淡薄名利,志存高遠。目前該學科在研項目中有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個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還有一大批省部級以上重點和一般項目(如國家948項目、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等)。相信再有若干年的艱苦研究,一定能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他還特別提到,科研工作也要講誠信,不能侵犯別人的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黃麗春是世界著名的竹子生物技術專家,之所以愿意與浙江林學院共享科研成果,就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勞動成果在這里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浙江林學院森林培育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竹林培育與利用、經濟林培育與利用、生態公益林與區域生態安全、林木生物技術與種質創新等,涉及有關林木的一、二、三產業及政策制定等各個研究領域。建有國家林業局林木良種基地,收集與保存了200多個特色經濟樹(竹)種的優良種質資源;在國家自然基金和省基金青年人才培養項目等資助下,開展厚樸、山核桃等樹種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竹子的成花機理和山核桃嫁接成活的分子基礎等研究;在竹子的基因克隆及其表達機制研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最近在山核桃成花基因的克隆研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方偉教授說,本學科過去幾年跨越式發展超出了預期,是因為浙江林學院抓住了近幾年我省高等教育大發展提供的機遇,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同時又是整個學科團隊共同奮斗的結果。
成為全國重點學科、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浙江林學院森林培育學科下一個奮斗目標,已經是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的方偉教授自信地說,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抓住機遇,奮力向前,這個目標定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