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振岳 通訊員 陳勝偉)2月23日,對于農民石海燕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她戴上了浙江林學院的校徽,正式成為該校的一名全日制大學生,圓了她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大學夢。
雖然是大學生,但石海燕的戶口依然在農村,畢業以后還要回鄉務農。盡管如此,石海燕仍自豪地說:“今后我將會是一個有知識的農民,在大學里學到科技知識后,一定可以在農村闖出新的天地。”
石海燕來自浙江省欠發達地區——云和縣黃源鄉黃家畬村,3年前她高中畢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不得不放棄了上大學的夢想。2005年年底,石海燕得到一個好消息:浙江省政府將出資送農民上大學。她立即報名參加招生統考,并在150多名報考學生中脫穎而出,被浙江林學院錄取為首批農民大學生。
與石海燕一樣,今天共有來自浙江省25個欠發達地區的93名農民,走進了浙江林學院的校門,注冊成為該校林業技術專業全日制大學生,接受為期兩年的大專學歷教育。
與其他大學生不同,這93名農民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所有的學費全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埋單——浙江省扶貧辦通過財政扶貧基金全額資助這些農民大學生的學費。他們在校期間不轉戶口,畢業以后依然回鄉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們將和該校其他學生一樣,住學生寢室,進行全脫產學習。
據了解,從今年起,浙江在全省211個欠發達鄉鎮組織實施“扶千名人才、促千村發展”計劃,主要招收25周歲以下、具有高中文化,從事農林業生產的貧困農民子女開展成人學歷教育;學生在校脫產學習兩年,他們所需的學費、學雜費和教材資料費等由省扶貧經費全額資助。
由于主要是培養農林業專門技術人才,今年首批招收林業技術專業的農民大學生在林學院期間將學習森林病蟲害防治學、經濟果林培育學、山區藥材栽培學、特種經濟動物養殖、高山蔬菜培育學等與農業相關的課程。
針對這批特殊大學生將來的生活學習,浙江林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韋新良表示,學校將根據該班的特點,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時增強實用性,以實踐技能培養為重點,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掌握一技之長;相關學院將選派責任心強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采用多種形式授課;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勤工助學等有關政策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并加強學生生活后勤保障;此外,在校學習期間表現優異的農民大學生,將與該校其他學生一樣可享受獎學金。
浙江省扶貧辦的有關專家指出,政府出錢,讓農民上大學,這是浙江省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行動,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塑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
http://www.jyb.com.cn/gb/2006/02/26/zy/1-jyyw/3.htm 《中國教育報》:2006.2.26
《浙江科技報》:2006.2.24
http://www.jfdaily.com/gb/node2/node142/node155/userobject1ai1239243.html 《解放日報》:200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