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我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進入大學以后整天沉迷于游戲,成績一度從班級第三名下滑到倒數第二名。我們家長該怎么辦?”日前,19名特殊學生坐在浙江林學院的教室里,認真聽老師上課,并不時提出自己的問題。這19名“學生”,有的是農民,有的是企業老總,有的是單位領導。他們到這里來“讀書”,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林學院在校生家長,而且他們的孩子都瀕臨退學的邊緣。
“因為少部分學生不及格課程實在太多,而同時自己卻還沒有認識到學業的危機,所以只好請他們的家長來上課,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處境。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想通過家長,幫助存在問題的學生認清形勢,調整學習態度,不讓學生等到被學校退學才知道后悔。”正在給家長上課的浙江林學院輔導員黃萍說。
據浙江林學院調查,學生間的學習成績差別非常大。最好的學生不僅所有功課全部優秀,而且還積極參加各類學生活動,成為學生骨干。最差的學生一個學期除了體育課以外,唯一的長進就是學會電腦游戲,其余課程竟然全部掛“紅燈”。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差生”并不是因為學習能力不足,而是沒有用心學習,學校曾用各種方法來督促學生,但始終收效甚微,最后只能求助家長。
從去年開始,浙江林學院的部分學院試點,邀請部分不及格課程較多的學生的家長來校交流,一起學習“家長特別課程”,探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辦法。“家長特別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學習由學生的檢討書總結編輯而成的“警示錄”,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學校期間的學習情況,特別是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長直接與輔導員、班主任及相應課程的教師對話,了解學生各門課程的學習情況;三是學校指導家長如何通過各種調控措施,幫助學生走出學業“貧困”,端正學習態度。
浙江林學院信息學院負責學生工作的汪老師說:“現在的大學生表面上已經成人,但事實上,很多學生心理上并未完全成熟;由于大學老師不會像高中一樣整天管著學生,學生步入大學以后,以為不受約束了、自由了,從而過度地‘放松’自己,成績下滑明顯。以前,學校也經常通過寄成績單等形式,讓家長注意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所以我們決定嘗試老師面對面地與孩子家長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成長。”
據悉,許多家長普遍認為通過這次“上課”,才真正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并懂得如何和自己孩子溝通。大二學生張某的家長一大早從溫州趕到林學院開會,一來一去就要花費兩天時間,有的家長由于地方遠可能要更長時間:“但是我們想到能夠幫助自己孩子成長,再怎么做都值,畢竟孩子的前途是最重要的。”
http://business.hangzhou.com.cn/20050801/ca1043663.htm 《每日商報》: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