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山核桃品質、產量遺傳基礎及優化控制”日前順利通過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省林科院等單位有關專家的驗收。這一研究成果的使用,可使山核桃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門設立了研究項目,由浙江林學院負責開展山核桃品質、產量遺傳基礎及優化控制研究。
浙江林學院專門成立了山核桃研究中心,先后建立了570畝嫁接苗試驗基地、155畝種質資源收集圃、86畝苗木繁育基地,建立了省級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和一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該研究所運用CDNA—AFLP技術,成功克隆到了LFY山核桃同源成花基因,完成并掌握了山核桃的成花機理。這一技術的應用,可使山核桃結果時間從8到10年,提早到6年左右,并可通過控制成花基因,提高山核桃產量和質量,防治相關病蟲害,對矮化山核桃樹也有積極的意義。
為更好服務于果農,去年,他們將這一成果免費提供給農戶使用,僅近兩年就舉辦培訓班128期,直接培訓1.2萬人次。桐廬市百江鎮翰坂村村民尹龍龍家的山核桃林已經連續六七年不結果,去年4月份該課題組專家現場會診后建議尹龍龍實施人工授粉。年底,尹龍龍報喜:他的山核桃林產果5000公斤,收入10多萬元。
如今,山核桃研究所已經不再滿足于山核桃栽培的研究,開始著手研究開發山核桃油。大大提高了山核桃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有效地推動了為山核桃產區的新農村建設。
http://www.greentimes.com/News/lm_196/54472.asp 《中國教育報》:2006.3.23